中医食疗,似乎是中国人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中华民族应用饮食养生保健的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养生理论。
远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对饮食疗法已经有详尽的介绍《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夫为医者,当需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今天的我们不但继承这种传统疗养方法,而且还有所发明,有所提高。今天,有很多患了慢性疾病的患者,他们都很乐意地去采用饮食疗法调理身体。就是身体很好的人也经常会吃一些补品以调理身体或作为延年保健之用。
食疗就是通过食物对身体进行调养,或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生命在于平衡。”摄入的营养素缺乏会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而失去平衡,摄入的营养素过多也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失去平衡这些都会造成新陈代谢障碍而形成疾病。通过饮食提供人体活动消耗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使之不失去平衡以保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虫草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保健疗效。
利用中医学的某些药方,人们发展了食疗文化。食疗文化的治病原理,更有赖于中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在人们平常的食疗保健中,可以有药膳、药粥、药酒,甚至于药茶、体质饮品等中药制品;每样东西都融合了某些中医学的医药原理,食品级更利于人体健康。
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很多慢性病归根究底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注意饮食方法及饮食宜忌的规律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补养不仅可以保证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益寿延年。
声明:新电商是非商业类网站所载的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