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里的最后一个节气,因此有了“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作为一年节气之末,大寒与来年的春季相连,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因此养生中要特别注意这个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饮食起居都要随着冬藏转春生的节奏进行相应的适应与转换。

大寒时节,由于天气寒冷,人很容易产生肌肉僵硬、动作迟缓的现象,因此,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很重要。在内衣选择上,以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干燥吸湿、穿着舒适的纯棉针织物较为适宜。对于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等疾病的人,建议增加一件背心,利于保护心、肺和胃部不受寒。而针对关节炎、风湿病的人,制作冬衣时可在贴近肩胛、膝盖等关节部位将棉层或皮毛加厚,从而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做到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身体才能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大寒时节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这是顺应冬季闭藏特性的表现,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人体的阴气,建议要养成睡前洗热水脚的好习惯。在干燥的北方,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建议再通过使用空气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此时我们千万不要等口干后才想到去喝水,要有意识地增加适度的饮水量。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宜选择的食物有芹菜、莴笋、生菜、苦苣等,这些苦味食物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保健功能。大寒时节,天气严寒,在饮食调配上,还要增加一些厚味,如炖肉、熬鱼等。牛、羊肉滋养脏腑,是冬季滋补佳品。同时,切忌黏硬、生冷食物,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

大寒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由于冬季人们的饮食容易偏于高热量、高脂肪,导致血糖和血脂偏高。吃一些“三冬”也是不错的选择。

大寒是“冬藏”与“春生”交接节点,气温变化剧烈,复杂多变,是一年流感高发季。从中医角度来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流感病毒对一些免疫力弱的人群有易感性。建议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提高自己的免疫力。